淋巴癌的分類
淋巴癌顧名思意是淋巴系統的淋巴細胞出現異常,例如分裂生長過快或惡性病變,以致不斷增生,形成腫瘤
1。在病理學上,淋巴癌被分為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」和「何傑金氏淋巴癌」,其中九成淋巴癌個案屬於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」
2。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資料顯示,在2021年,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有逾1,000宗新個案,是本港十大癌症殺手之一
3。
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可根據癌症的起始細胞類型分為三大類別:
B細胞淋巴癌、T細胞淋巴癌和自然殺傷細胞(NK細胞)淋巴癌。當中以B細胞淋巴癌佔多
1。除了根據細胞類型分類,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也可按癌症的生長及擴散速度而分成高惡性(或稱為急性)和低惡性(或稱為慢性) 兩大類,例如
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屬於高惡性,而濾泡性淋巴癌則屬於低惡性4。
淋巴癌的風險因素5
目前醫學界並未能完全了解淋巴癌的成因,卻發現以下因素會增加患上淋巴癌的風險:
年齡:大部分淋巴癌患者都在60歲或之後才發病
性別:一般來說,男性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較高,不過部分類型的非何傑金氏淋巴癌卻較常見於女性,但原因未明
家族病史:如果家屬曾患有淋巴瘤,或直系親屬患有非何傑金氏淋巴癌,患上淋巴癌的風險也較高
接觸某些化學物質:某些化療藥物或曾接受過何傑金氏淋巴癌治療,都會增加日後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機會
輻射:曾接受放射治療會輕微提高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
免疫功能:因接受器官移植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人士、愛滋病患者或先天免疫功能缺憾的兒童等,他們的免疫功能較弱,患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風險心也較高
不過,即使並不具上述可能引致淋巴癌的因素,也不能完全排除患上淋巴癌的機會。
淋巴癌常見病徵6
頸、腋窩或腹股溝內有不痛的淋巴結腫脹
咳嗽、呼吸困難或胸痛
晚間大量流汗
持續發燒
消瘦
腹部疼痛、腫脹,或有飽脹感
分期7, 8
分期幫助醫生有系統地判定病情,以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。
第一期:單一個淋巴腺部位患上腫瘤或單一個淋巴結外器官患上淋巴腫瘤。
第二期:在同側的橫膈膜以上或以下,有兩組或以上的淋巴腺部位患上腫瘤。
第三期:在橫膈膜以上和以下,同時有兩組或以上的淋巴腺部位患上腫瘤。
第四期:癌細胞已擴散至一個或多個淋巴腺外的器官(例如肝臟、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髓)。
資料來源:羅氏大藥廠
lymphoma.hk